当前位置: 育儿网 >  关爱健康 > 心理健康 > 身心发育

注意让孩子远离考试焦虑症

本文Tag标签:儿童心理  

  “种子选手”为何一落千丈

  丁黎原本是班级里备考重点高中的“种子选手”,但是在最近的模拟考试中,她的成绩却一跌再跌,成绩排名竟然跌出了学校升学率的水平线外。这样大幅度的成绩滑落,让丁黎的家长十分着急,却不知道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。

  按说丁黎除了学习其他方面都是不用操心的。父母对丁黎的生活起居照顾得非常周到,就连内裤也不让她亲自洗,而他们期望的就是丁黎能考上重点高中。进入初三后,父母对丁黎更加关心,父亲原来喜欢在家里跟朋友下象棋,现在也取消了,母亲也不出去打麻将了,说话都尽量轻声细语的,怕影响她休息或干扰她的学习。

  在初三第一学期的前两次月考中,丁黎都考了班里第一名的好成绩。但在期末考试前,母亲突然因为工作需要被外派出差。在如此重要的时候,母亲的缺席让丁黎顿时感觉很不适应。老师说,这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会全县排名,根据历年经验,这次成绩和中考成绩很吻合,要求同学们努力发挥考出好成绩,以增强面对中考时的自信心。

  但是不知怎么考的,这一次丁黎成了班里的第13名。老师说过的话时常在她大脑中盘旋,“这次成绩和中考成绩很吻合”,那她考重点高中的希望不就破灭了吗?爸妈肯定伤心死了!怀着复杂的心情,丁黎迎来了初三下半学期的第一次模拟考试,可这次成绩一出来,她就蒙了:考了第20名!丁黎绝望了,脑子里都是“成绩这么快滑落下去,连重点高中都考不上,更别指望以后考什么重点大学”之类的想法。并且不只白天想,晚上也想,搞得每天睡不着觉,吃不下饭。

  而更让丁黎痛苦的是班级里的几个“超人”。比如,有几位并不如她刻苦学习,平时总是嘻嘻哈哈,甚至上课时间睡觉的同学,这几次考试成绩却都超过了她,而且不是超过一点半点;同座李欣的成绩不如丁黎,但是老师上课随机提出的问题,李欣经常脱口就答出正确答案,而丁黎有时候觉得自己连问题都还没听明白……这些都让丁黎感到气愤和妒忌,同学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?我要多努力才能这样出色呢?而这种情绪上来让丁黎更加自卑,成绩更加控制不住地不断下滑……

 案例剖析

  丁黎这样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什么变得对考试如此焦虑?首先是因为现在的教育体制把分数与学生的能力直接等同量化,迫使学生、家长、老师、校方都在追逐高分,刻意渲染分数竞争的激烈程度,却相对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。

  1.避免对孩子过分关注。

  丁黎的父母为了给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,甚至舍弃自己的惯常生活和娱乐。这种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注,家长自认为是“一切为了孩子”的良苦用心。但是对于丁黎来说,父母这种包含一定自我牺牲成分的行为转变,却构成另一重无形的压力。这也加重了她的考试焦虑症状。父母的过分关注也造成了孩子对父母的过分依赖,因此才造成母亲缺席的时候,丁黎因为心理不适应而影响成绩。

  2.不要选择错误的参照系进行自我比较。

  在这个案例中,明显可以看到丁黎频繁地用别人的长处来与自己的短处比较。其实,她所羡慕的那些优点并不可能全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。她这样是期望自己能够做到最好,于是不断用他人的优点来挑剔自己的不足。在这种错误对比的过程中,她却被自己想象出来的“超人”打倒了。有些父母喜欢指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,认为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改正缺点。时间长了,孩子也会逐渐形成这样的观察模式:只能看到自己的不足,却看不到自己的优势。在这样的自我比较的过程中,孩子常常会选择的错误参照系,认为必须改掉自己身上所有的缺点,否则就一无是处,不可能取得成功。这会让孩子陷入严重的焦虑状态,甚至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丧失,进而自暴自弃。

还有疑问吗?请留下您的问题,15分钟内回答您!